尚鸿商学

胡海泉的自驱进化论

2017-12-29  来源:  作者:

2017年秋天,巨匠文化、海泉基金、巨说餐饮的员工在北京郊外举办了一次联合拓展活动,如此跨界的团建活动背后共同站着一位大Boss,华语乐坛不老组合“羽泉”成员之一、知名跨界投资人胡海泉。胡海泉说,他依然将音乐看作是终身追求的事业,后续投资中,这种文化基因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。

截至目前,海泉基金旗下掌管着的7只基金,已经达13亿资金。对于胡海泉来说,不服膺于任何一种单调固化喧闹的生命状态,用努力和付出实现自我进化,才是最美的人生。虽然已经星光闪耀,但他常说,“我欣赏我的过去,我提防我的过去。”

多彩人生,文艺底色

根据天眼查网站信息,目前与胡海泉先后产生关联的企业已经达到39家,法人身份的有12家,担当股东或高管的企业也多达二十多家。在商业管理和投资中浸润这么久,盘子做这么大,他此前预想过吗?胡海泉在接受《商学院》记者采访时说,“梦想当然有,但是必须是切合实际的。”有远谋不冒进是胡海泉做事的风格,现在他所拓展的新业务也是围绕着自身资源做的战略布局,比如文化产业等。在他看来,各种商机伴随着社会进步、科技颠覆出现,只有平时思考和资源累积足够,才会比较容易洞察。

父亲是著名军旅诗人,耳濡目染下胡海泉从小就养成了写诗、记日记的习惯。他一直觉得自己长大后肯定会成为一名文学工作者,甚至高考填报的优先志愿都是文学方向,但因为高考高烧,最终阴差阳错读了家乡沈阳一所大学的外贸管理专业,不过这一专业也影响到他后续携文从商。曾经读过的书对胡海泉在音乐创作帮助很大,比如羽泉代表作《最美》《冷酷到底》的歌词最早都出自他手。他一直坚持写诗,“一般都是在夜深人静时,灵感就突然会冒出来。”2012年出版了现代诗集《海泉的诗》,2014年出版随笔集《问泉》。

羽泉蜕变:从音乐组合到商业品牌

从小学习钢琴为胡海泉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,甚至是胡海泉与音乐坚实的纽带。羽泉第一张专辑《最美》的唱片销量达到135万张,销量最高的是2000年发行的专辑《冷酷到底》,有数据统计销售近150万张,那时是华语乐坛的鼎盛时期。反观当下的娱乐环境,很难再出现“羽泉”这样响动全国的实力派歌手。究其原因,胡海泉认为,一是现今是个快餐时代,各种想“一夜成名”的浮躁气息在音乐圈蔓延。当很多作品和歌手辨识度都很小时,很难产生所谓相对的实力派。而粉丝经济快速发展,更多所谓“实力”划分已经不是原来的概念。另一方面,互联网时代音乐作品高产、快产,大众选择众多,喜好的高速流转也成为经典很难产生的原因之一。

胡海泉表示,他和陈羽凡从未停止过创作和创新,不光是作品本身,以及对作品宣推、演艺的模式上。比如早在2005年,互联网打破了传统音乐产业逻辑时,他和羽凡就在思考流行音乐危机问题。经过几年考量和分析,2014年他们尝试跨界将音乐与智能产品做嫁接,联手智能耳机VOW推“耳机唱片”,为行业找到跨界营销的出路。他意识到,人们购买的不再是音乐本身,而是带有艺人品牌性格和价值观的产品。而创作激情仍然是羽泉骄傲感的来源之一,同时也是“羽泉”品牌人格化的坚实基础。

“羽泉”如今已经成为颇具品牌价值的Icon,在2016年之前,他们仍然保持每年出一张新专辑,并且尝试以各种新媒介跨界的方式与歌迷见面。有人说,这些努力更多是对往日辉煌时刻的追忆,甚至是为了让“羽泉”这一品牌继续保值而做的努力。但是,胡海泉认为,这是一种对梦想的不断追逐,并不能片面地用追忆或者保鲜来形容。对于羽泉来说,音乐是一辈子的事业,“这是我和羽凡之前彼此承诺,更是与一代人的约定。”胡海泉说。同时,他一直把“羽泉”看成是一个商业品牌,而不是一个音乐组合,因为影响力代表了商业价值。“对于传统音乐行业的人来讲,固守着过去的逻辑、方式、手段甚至协议的模式,都已经进入了死胡同。我们还是做音乐人该做的事情,只不过我做了音乐人服务音乐人该做的事情。”

首 页  |  关于我们  |  最新资讯  |  联系我们

Copyright(c) 2018-2019 海南尚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www.shhong.cn 版权所有
电话:0898-665815141 18907640011
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红城湖国际广场C栋1702室 


扫一扫,加关注。